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 阿里“六箭齐发” 回归创业者:为业务而战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384

3月28日,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出内部信的方式,阿里巴巴(NYSE:BABA,股价86.12美元,市值2280.06亿美元;HK:09988,股价84.25港元,市值1.78万亿港元)宣布了“成立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决定”,构建“1+6+N”的组织结构。

根据调整,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将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张勇在内部信中说,“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是本次变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与此同时,28日当晚,在阿里内网答问的视频中,张勇进一步补充表示,“1”是阿里巴巴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上市公司主体不会改变,但集团的运营重心会从具体业务抽离出来。“……孩子大了,要走出去,独立面对市场。阿里巴巴集团更像一个大底座,给它们做好支撑。”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这是张勇所力倡的“敏捷组织”的延续。张勇曾多次强调,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长为多业务、多业态的超大型组织,这些业务特质不同,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这也意味着,它们需要拥有更独立的经营策略,能够根据变幻的市场需求快速做出适合自身的判断和选择。

据悉,张勇曾将组织设计原则总结为四个字:纵、横、分、合。“你要跑得快,就要分,变成纵向;你要沉淀经验、沉淀知识积累,你就合,变成横向。”在商业竞争中使用谋略,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阿里巴巴显然是为了更好地“应战”。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从早期的电商,扩展到金融、物流、文娱、云计算等诸多领域,这些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协作性难度越来越大,让阿里巴巴在面对新的市场竞争与挑战时,除了规模效应外,难以进行更加灵活、更加敏锐的反应。

“因此,阿里这次组织结构调整更加突出各业务板块的独立性,也是希望能够积极调动业务组织内部的活力,为各业务板块在研发创新等方面注入新的动能。”沈萌说。

截至3月28日港股收盘,阿里巴巴港股收盘价84.25港元,跌1.17%,总市值1.78万亿港元。美股盘前则涨超9%。

24年来最重要一次组织变革

所谓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这意味着各个业务集团将能以更敏捷的姿态独立面对市场,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根据全员信,张勇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同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戴珊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团CEO;万霖继续担任菜鸟集团CEO;蒋凡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樊路远任大文娱集团CEO.其他公司也将独立经营管理。

事实上,对阿里巴巴而言,组织变革并不罕见。

从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就不断在创新和变革中演进和迭代。某种程度上,阿里巴巴每一次组织调整,都是与整体战略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自我变革。

回顾阿里巴巴历年来的动作,此次“1+6+N”的组织变革,并非毫无基础。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启动“大中台、小前台”战略。到2016年,张勇强调阿里巴巴集团已经拥有多元的业务板块,并表示未来阿里“将逐渐实现板块化发展”。2019年,云智能、B系两大业务板块开始实行板块治理,由业务总裁代表集团分管。

从2020年开始,阿里巴巴积极倡行打造敏捷组织,并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2021年7月27日,在年度致股东信中,阿里巴巴首次对外正式披露,“随着业务赛道越来越丰富,我们也在探索创新阿里巴巴的多元化治理体系”。此外,在2021年12月6日发布的全员信中,阿里巴巴进一步明确“多元化治理”将成为集团全新的组织战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近两年,国内数字商业、海外数字商业、本地生活、阿里云智能四大业务板块均已实行多元化治理,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也先后成立。

此次变化的一个关键动作是,各业务集团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全面实现控股公司管理。对各业务而言,治理架构独立意味着直面市场洗礼,与之对应的是创新激励的可能性。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巴巴在现有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基于过去经营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改善内部沟通,应对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

“基本上这个结构的调整,将阿里巴巴集团内部主要的几个条线业务做了清晰地划分,同时我们也可看到云业务是备受关注的重点。”崔丽丽认为,这一组织变革的背后,一方面可能和过去一年中阿里云经营的整体表现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在GPT系列大模型在全球掀起投资和应用创新热潮之后,结合国家在数字中国建设和发展中或有的机会,强化这个条线的管理和领导。

总体来看,当前阶段,阿里巴巴各业务线的表现不尽相同。

阿里巴巴2023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整体来看,这一季度,虽说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中单位数下降,但淘菜菜、饿了么、盒马等业务实现了亏损同比显著收窄,优酷已连续七个季度亏损同比收窄。

值得关注的是,就核心电商收入而言,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阿里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人民币1657.65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人民币1676.70亿元下降1%。其中,客戶管理收入同比下降9%。

此外,早在2022年底,张勇便宣布了一项组织调整,自己同时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根据本次全员信,张勇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同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

对于“哪些业务将独立上市”这一问题,28日当晚,在阿里内网答问的视频中,张勇解答称:“条件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张勇说,希望阿里巴巴未来能够长出若干个上市公司,过几年继续“生儿育女”,长出更多上市公司。“上市不仅是上市本身,也是独立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而战,为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而战。”

“六箭齐发”:为业务而战

目前,阿里旗下阿里云、菜鸟等多个业务已是市场头部企业,盒马、平头哥等业务融资上市传闻不断。为了守住市场领先地位,在本次组织变革之后,阿里巴巴“六箭齐发”,为业务而战。

沈萌向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此时宣布进行大规模的组织结构深度调整,是针对当前市场环境,特别是阿里巴巴自身遇到的发展瓶颈进行的一次内部变革。在他看来,作为存在明显估值差异的各业务板块,独立发展能够更好发挥业务内部成长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在同一体系内进行多元化合作,有利于阿里巴巴各板块价值的重构,进一步释放独立业务的估值潜力,为各业务单位的发展凝神聚力。

崔丽丽也表示,组织变革之后,从阿里巴巴内部来讲,业务逻辑条线更清晰,条线CEO也作为第一责任人,决策的反应速度会更快;这种目标责任下放到每一个员工,以期发挥每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组织动态能力的激发。

“二是从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个业务模块都有可能与外部资本市场发生链接,既借助于来自于阿里集团的资源、能力,也能够从外部吸收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对于每一个条线的发展更独立、更市场化,也会更强壮。”崔丽丽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里巴巴的六大业务集团中,本地生活也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根据全员信内容,由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团CEO,而就在一周前,俞永福刚刚出席高德内部会议并宣布高德和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的到店业务口碑正式合并。如今看来,这也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重新整合独立出发的前兆。

在业内看来,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下的到店业务与高德合并也意味着高德将取代口碑承担到店重担的计划正在逐步落地,将与饿了么到家业务共同组成阿里本地生活的“双轮”。而在此前,高德这张地图承载着导航之外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用张勇的话来说,高德地图“成功从一个地图工具走向一个基于地图的搜索、发现、交易、履约完整链路的目的地服务平台”。

实际上,本地生活战场也在今年迎来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前有抖音试水外卖业务,后有美团上线“特价团购”、“神抢手”等外卖特价业务加速反击。现今,抖音、快手等巨头的跨界入局,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使阿里的本地生活业务腹背受敌。如此格局之下,阿里本地生活也必须以一种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加入“群聊”。本地生活集团独立作战,以一种创业的心态重新出发,或许也是阿里不得不为的举动。

此外,阿里本次组织变动也令外界产生了与京东有关的联想。两家战略布局的方向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承托他们成长的底层业务的分设,基本有着大差不差的选择。

2020年以来,京东集团旗下多个子业务纷纷独立上市,京东系版图也由此徐徐展开。

2020年6月,达达集团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即时配送第一股”。随着去年8月达达集团组织架构调整,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成为达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多名京东高管也一并进入,达达集团正式并入京东系。而其下设京东到家与达达快送两大板块,是京东在同城业务布局上的重要抓手。

紧随其后,京东集团也于2020年6月完成了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同年12月,京东健康在港交所敲钟。值得一提的是,据最新财报,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均实现扭亏。

而作为京东成立以来最重要也最“重”的硬资产,2021年5月,京东物流成功完成港股IPO.几经多年业务方向的变革,阿里菜鸟“轻”平台化运营的思路,如今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砸重金补贴送货上门,承托更多阿里自营业务的物流使命。

当前,排队等待IPO的还有京东另外三个独角兽子业务,即整合京东云与AI业务的京东科技、京东在产业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抓手京东产发以及京东最隐秘的独角兽京东工业。

无论如何,推动这次变革,张勇显然下了很大的决心。

在内部信中,他说:“会当水击三千里,24岁阿里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我们有变革的勇气和使命感,更有变革的能力和底气。”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