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处于“无涨价”复苏阶段。一季度GDP等数据超预期上行,但PPI等价格数据依然偏弱,处于“无涨价”复苏期:(1)宏观量价背离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对经济修复的持续性信心不足,这从股市、债市、商品等均未按复苏逻辑进行定价可以看出;(2)后续来看,短期可能持续处于“无涨价”复苏期:一是下半年美国陷入衰退的概率仍较大,国内生产端提价概率较小;二是国内从企业端向居民端的景气传导尚需时日。
“无涨价”复苏下成长占优。(1)逻辑上看,“无涨价”复苏指向复苏但分子端逻辑偏弱,股市走势更多取决于分母端估值提升,估值弹性相对较大的成长板块占优。(2)复盘历史,2010年以来共出现8次“无涨价”复苏(景气上但价格弱)的情况,分别是2011.10-2012.1、2012.7-2013.1、2013.6-2013.11、2014.5-2015.3、2017.11-2018.3、2018.8-2019.12、2020.5-2020.10、2022.8至今,可以看到:一是成长性行业明显占优,如2013-2014年两次中的计算机和传媒,2017-2020年三次中食品饮料、社服、医药、电新、电子、计算机;二是决定行业表现占优的核心因素是当时的行业景气预期上行以及流动性宽松;三是经济景气预期和行业估值情绪等影响有限,这从8次中传统周期板块表现均不强可以看出。
当前来看,TMT主线行情未结束,仅是短期调整。(1)比照历史复盘,TMT短期继续占优:一是当前处于“无涨价”复苏阶段,成长性行业占优。二是行业景气预期和流动性是核心因素,当前在人工智能产业趋势明显上行、数字经济和卡脖子技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背景下,TMT的景气预期明显上行;海外衰退预期以及国内经济压力下流动性维持宽松。三是TMT短期高估值以及高热度影响有限。(2)成长行业初期拔估值结束的标志是筹码结构恶化、其他预期更强的行业出现等,当前来看均不符合:一是一季度TMT的基金持仓占比依然较低(计算机和电子均在10%以下,传媒和通信在3%以下);二是其他行业预期短期难改善。
分子端盈利延续弱修复,流动性维持宽松,中美摩擦持续扰动,A股短期继续震荡。(1)分子端:消费修复超预期,但地产、制造业投资等仍偏弱;一季报继续披露,盈利修复预期延续。(2)流动性:美国5月加息预期继续上升,国内同业存单利率整体下行;融资加速流入,外资和新发基金偏弱但流入趋势不变。(3)风险偏好:中美摩擦短期仍有扰动。
行业配置上,继续关注TMT、建筑、电力和部分消费等行业。(1)经济无涨价复苏和一季报披露尾声,分母端逻辑依然占据主导,产业趋势上行和政策导向的TMT和低估值国企依然是双主线。(2)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一是传媒(AI在游戏、影视、营销等领域的应用)、计算机(数字经济、AI模型)、半导体(算力芯片)、通信(算力等);二是国企改革和一带一路相关的建筑、军工、电力等;三是出行消费、纺服、商贸等。
风险提示:地缘风险超预期,经济修复、政策出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