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申万宏源证券和烟台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投资——第62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上证夏季所长论坛”在山东烟台举行。申万宏源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发表主题演讲《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宏观问题》。
杨成长重点围绕五方面展开分析,即稳定经济与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四个重大转折问题、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金融与产业投资逻辑一致的问题以及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结构再造问题。
就稳定经济方面,杨成长认为,2023年最重要的目标是让经济恢复到常态增长的轨道上,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实现高质量的5%左右的增长。
他认为,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与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从2035远景目标和过往五年的平均增速看,5%左右的增长目标一方面保证了经济增长恢复至合理区间,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发展保留了弹性;二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目标的确立需要相对审慎;三是过去五年宏观政策力度大,相对审慎的增长目标可以为后续宏观政策预留空间。
杨成长认为,接下来有四个重大转折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部分领域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周期性波动问题,而是重大转折性问题,要注重短期政策调控与中长期政策的统筹。”
具体来看,一是人口老龄化与就业问题,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长期性挑战;二是房地产市场转折性变化,要从中长期政策入手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三是要重视研究我国长期利率下行问题,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四是加强新形势下国际格局研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在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杨成长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宏观政策的主线之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四大重点方向:一是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三是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深化服务领域改革开放;四是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在金融与产业投资逻辑一致的问题方面,杨成长提出,当前我国面临金融投资“资产荒”和实体经济“资本荒”并存的矛盾。“金融投资注重‘为卖而买’,而实体投资注重长期发展,近年来两者对投资项目、技术、风险、前景的看法分歧及矛盾日益加大,导致金融机构资金资本双过剩,而实体企业资金资本双短缺。”他说。
他认为,造成金融与实体投资逻辑分歧加大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对产业看法不一致,新兴产业技术迭代加快,产业稳定性、可预期性下降;二是金融家与企业家信息不对称,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涉及大量对项目的科技含量、路径、风险判断,而金融机构对技术认知把握水平相对有限,实体投资人对技术路径选择不当导致损失;三是数字化投资意愿有限,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方式、路径及模式不够确定,企业数字要素估值方式不明确;四是投资观点存在差异;五是价值评估存在差异。
杨成长表示,要从四方面发力提升金融与实体投资逻辑的一致性,包括强化专家交流、建立科技成果评估标准、转变金融投资思路以及强化政府担保机制等。
杨成长同时分析了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结构再造问题。他认为,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推进了市场发行制度的统一化、市场体系分层化和一体化,健全了资本市场基础功能,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将迎来一系列关系的重构,包括资金供给与需求、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结构的均衡、中国特色与全球规则的统一等,这些都将对资本市场投资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