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供求关系悄然转向 生物育种产业化迫近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336

第20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上发布最新全国种子供需形势,2023/24年“两杂种子”严重供大于求。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迫近;转基因技术呈现求稳、求新、求差异化趋势;除转基因技术外,还应高度关注其他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进展;2023/24销售季行业竞争激烈,具备品种优势、预售进度快的企业或有效回避激烈的竞争;中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也有望持续提升,有利于种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建议积极配置种业与生物育种板块。

  全文如下

农林牧渔|供求关系悄然转向,生物育种产业化迫近

2023年9月23日至25日,第20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合肥举行。农业农村部领导发表讲话,提出要审定一批国产转基因新品种。生物育种专题论坛举办,内容丰富。会上还发布最新全国种子供需形势,2023/24年“两杂种子”严重供大于求。我们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迫近;转基因技术呈现求稳、求新、求差异化趋势;除转基因技术外,还应高度关注其他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进展;2023/24销售季行业竞争激烈,具备品种优势、预售进度快的企业或有效回避激烈的竞争;中长期来看,行业集中度也有望持续提升,有利于种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积极配置种业与生物育种板块。

▍种子双交会召开,生物育种产业化迫近。

2023年9月24日上午,由全国农技中心、中国种子协会、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主办的第二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在合肥开幕。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提出农业农村部推进种业振兴的下一步行动方案,要审定一批国产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新品种。我们认为,生物育种产业化是大势所趋,各方面条件均已相对成熟,同时叠加近期相关边际变化,预计生物育种产业化落地迫近。

转基因技术呈现求稳、求新、求差异化趋势。

1)求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易红梅在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作出专题汇报,指出在转基因试验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议在生物育种产业化全链条都要增强遗传质量管理。我们认为,转基因性状与受体品种的有效结合,必须实现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性状与受体品种优良农艺性状的兼得,要在性状导入和试制种环节求稳。

2)求新:目前转基因性状持续创新发展,抗虫谱系及耐除草剂类型趋于丰富,原始创新初见端倪。大北农提出创新“三步走”战略,即“简单创新(单机制抗虫+耐除草剂)—集成创新(多机制抗虫+双耐除草剂)—原始创新(新基因挖掘+多机制)”。

3)求差异化:一是部分性状公司正在积极探索除草剂与转基因性状配套销售模式,二是多基因分子叠加的转基因技术正在研发和审定通道中。

生物育种技术将更加立体和多元。

一方面,基因编辑育种技术正快速发展。本届双交会,主流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公司均积极参会,分享成果。同时,本届会议也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曾衍德指出,下一步要审定一批国家基因编辑新品种。根据农业农村部,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1例大豆基因编辑安全证书。与会嘉宾表示:“基因编辑不仅仅是一把剪刀,也可以是一支铅笔,一个键盘。”从核酸酶技术、碱基编辑到引导编辑,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发展,正在实现精准编辑。我们认为,未来我国育种方向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培育高产、抗病、耐除草剂的品种,且将应用于青贮玉米、玉米淀粉等专用领域;技术覆盖的作物品类将从大田逐步扩展至经济作物。

另一方面,生物育种切入点愈加丰富。与会嘉宾表示:相关公司提出的“基因超进化系统”,能高效绿色快速完成定向基因的筛选,目前已进化出多种农作物的多种除草剂标靶基因,使这些基因能高抗相应的除草剂。玉米核不育制种体系,具有“免去雄,节省成本”“提升杂交种纯度”等多项优点。

2023/24经营季全国种子供过于求。

2023年9月24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本届双交会上发布最新年度全国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杂交水稻种子方面,2023年制种面积达216万,同比增加9.6%,创历史新高;全国农技中心预计今年杂交水稻种子平均单产191公斤/亩,同比增加33%,预计2024年总供应量4.8亿公斤,总需求量2.7亿公斤,供需比178%;杂交玉米种子方面,2023年制种面积达462万亩,同比增长28.7%,创近10年最高纪录;全国农技中心预计今年杂交玉米种子单产379公斤/亩,总供应量20.4亿公斤,预计总需求量12.2亿公斤,总体供需比167%。

短期来看,我们预计,2023/24销售季种子价格承压,竞争极为激励;同时,板块分化将更加明显,品种优势大、预售进度块的种企将有效回避过于激烈的价格竞争。

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两杂种子”严重供过于求,行业出清在所难免,种子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叠加转基因产业化即将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集中度提高。这将契合“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规划方向,也有利于我国种业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

风险因素:

政策执行进度不达预期;极端气象变化风险;国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生物育种产业化进展不达预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生物育种产业化迫近。当前建议积极配置种业与生物育种板块。除转基因技术外,还应高度关注其他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提早布局。2023/24经营季“两杂种子”供应远大于求,种企业绩料将分化,建议布局品种优势明显、预售进展快的标的。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