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证50涨超7% 北交所231股全部上涨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243

北证50指数持续走强,盘中涨超7%,星辰科技、志晟信息、华阳变速、海达尔均涨停,旺成科技、旭杰科技、凯华材料等涨超20%。北交所231股全部处于上涨状态,其中40多股涨超10%。

  相关报道

什么信号?沪深交易所股权融资“限流” 多家券商称将发力北交所业务

  在沪深交易所股权融资“限流”的背景下,最近,北交所在券商投行圈成为一大关键词。据记者观察,一个月内已有多家券商不约而同的声称要发力北交所业务。有头部券商甚至指出要“换赛道”,把北交所业务当成未来的重点来抓。

  北交所“深改19条”释放的诸多政策红利,令市场对北交所的前景充满期待。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北交所现有的市场容量还远不能支持下一步在企业端的高质量扩容。

  企业纷纷转战北交所

  自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来,沪深交易所IPO、再融资节奏开始趋于放缓。而在8月27日随后几天,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北交所“深改19条”),对北交所支持力度之大,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长期关注新三板、北交所的业内人士认为,“深改19条”可以用“超预期”来形容。

  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近日表示,自从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尤其是有条件的企业未来有望不用挂牌新三板直接在北交所IPO)和沪深收紧IPO以来,我不再担心北交所企业端的高质量发展,因为很多好企业都在申报和准备来北交所的路上。

  一些企业则在这样的形势下,及时地更换了资本运作的赛道。今年11月10日晚间,丽珠集团公告称,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公司自身经营情况及未来业务的战略定位,公司决定终止控股子公司丽珠试剂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事项。终止分拆上市后,丽珠试剂拟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未来根据资本市场环境及战略发展需要,择机寻求在北交所上市。

  另据子沐研究统计,全国股转公司最新披露的在审企业(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审核企业基本情况表(2023年11月10日))共计79家企业,其中就有5家A股IPO申报终止转而选择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而这5家企业均于今年内终止A股上市审核。还有8家企业还处于上市的辅导审核期。上述的15家公司累计占比达到18.99%。

  子沐研究创始人刘子沐认为,虽然上市公司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择机在北交所上市不是一个普遍现象,但近期一些上市公司的相关动作却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这是沪深京三大交易所鼎足而立之下,企业对资本市场战略调整的结果。

  押宝北交所业务,券商宣称“换赛道”

  尽管“北交所热”并非近年来首次出现,但目前北交所相对沪深交易所具备的某种比较优势,已是客观存在。

  目前来看,北交所已进入建设的2.0阶段,由于相对不受沪深市场IPO放缓限制,北交所也正为优质企业开辟第二条IPO通道。

  就券商投行业务而言,北交所“深改19条”释放的诸多政策红利就足够令人期待。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交所“深改19条”中与券商投行业务有关的改革包括明确了转板预期。此外,“北交所深改19条”中指出,“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有分析认为,此提法是为北交所推出直接IPO留下政策的口子,未来一些优质公司(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有望直接通过IPO在北交所上市,不用先在新三板挂牌一年。

  与此同时,今年券商分类评价的新变化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引导券商重视北交所业务。在今年的分类评价中,对证券公司北交所业务开展情况赋予了更高权重,大幅提高了北交所业务专项加分上限,由原来的1分提高至2分。据了解,券商分类评价北交所业务专项评价的加分指标以保荐承销业务为主,指标权重占比65%。

  据记者观察,就在一个月内,有多家券商不约而同的声称要发力北交所业务。

  今年10月下旬,浙商证券官方公众号曾发布公司召开北交所业务动员会暨“双百行动”启动会的信息。当时,还未正式就任的公司现任总经理钱文海在会上全面解读了北交所业务的战略性定位,梳理了目前公司的六大重点工作事项,并对公司全面推进北交所业务提出具体要求。

  财通证券在11月初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对于机构提出的在一二级市场再平衡下公司如何应对的问题,财通证券方面表示,“结合浙江区域经济特色,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以新三板和北交所业务为重点突破中枢,深度融合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试点基地建设,制定《服务企业北交所上市攻坚专项行动方案》,致力于把北交所业务打造为公司投行特色优势业务。”

  海通证券深圳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最近表示,从“深改19条”出台以后,与北交所相关的鼓励政策非常明显,北交所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增量。因此,我们认为要顺应监管的方向,提出要换赛道,换北交所,今年下半年对北交所储备了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北交所应该是明年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近,一些券商的董事长甚至亲自带队对拟在北交所上市企业进行对接。据浙商证券官方微信报道,11月10日上午,浙商证券董事长率队到衢州伟荣药化调研。在座谈会上,伟荣药化董事长表示,由于全面注册制及市场监管行情变化,公司将由创业板转向北交所上市。浙商证券董事长则表示,公司将全力为伟荣药化进军北交所提供服务与支持。

  此外,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门相关负责人在稍早时间也向记者表示,“在沪深交易所IPO节奏整体放缓的背景下,我们现在对北交所的上市项目是比较重视的。”.

  行业竞争已趋于激烈

  北交所的前景有目共睹,市场参与者也是纷至沓来。从今年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投行排名来看,行业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新三板、北交所业务具有传统优势的券商,市场份额正在被快速侵蚀。

  例如,从北交所项目受理的角度,今年来申万宏源的排名较2022年、2021年有大幅的下降(申万宏源2023年、2022年、2021年保荐北交所项目获受理数量分别为2个、12个、8个);相比之下,民生证券(民生证券2023年、2022年、2021年保荐北交所项目获受理数量分别为6个、7个、1个)、浙商证券(浙商证券2023年、2022年、2021年保荐北交所项目获受理数量分别为5个、2个、0个)近年来的排名大幅提升。

  此外,今年来上市的近70家北交所企业中,由申万宏源保荐上市的企业有5家,而去年全年由申万宏源保荐上市的北交所企业多达9家,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申万宏源保荐上市的北交所企业数量能否超过去年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年内由安信证券保荐的企业只有1家,而去年全年由安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北交所企业多达4家。这2家券商都是在新三板业务上有一定传统优势的机构。

  相比之下,今年来,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保荐上市的北交所企业数量较去年有大幅增加,分别由去年的1家增长至今年的3家,由去年的1家增长至今年的4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北交所股权融资市场还有不少新参与者进入。截至今年11月19日,北交所年内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受理企业达111家。其中多个项目背后的保荐机构为北交所开市以来首次申报,相关保荐机构包括大和证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江海证券、世纪证券、联储证券、财信证券、甬兴证券等。

  北交所市场容量仍有待提升

  各大券商对北交所趋之若鹜,一个隐忧则是,北交所的市场容量是否真的有这么大?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不少券商对北交所业务寄予厚望,然而现实是,北交所股权融资体量仍然远不及沪深交易所。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19日,年内北交所股权融资规模为129.2亿元,相比之下,尽管沪深交易所年内融资规模同比有较大下滑,但绝对值仍然高达8683.4亿元,是北交所的67倍。此外,从目前来看,今年北交所的整体融资规模并未较去年有明显增加。

  从目前情况来看,券商能够从北交所项目获得的投行业务收入也远低于沪深。据Choice数据统计,北交所新股的平均承销保荐费用为1447万元,明显低于沪深市场。

  此外,目前北交所的交投规模、活跃度也远不及沪深市场。相应的是,北交所新股的发行市盈率要低于沪深市场。据统计,北交所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0倍左右,不仅低于此前沪深新股23倍的市盈率隐形红线,更低于全面注册制之后的发行市盈率水平。

  在崔彦军看来,北交所的市场容量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投资端还有待提升,“虽然北交所最近交投日趋活跃,但我对投资端仍有担忧。现有交易量,远不能支持下一步企业端高质量扩容,包括上市数量大幅增加,以及吸引体量较大的优质公司进行单体规模更大的发行(北交所IPO企业平均融资规模不到2亿元)。”

  因此,券商若想通过发力北交所业务来弥补沪深市场的缺口,至少从短期来看有不小的难度。

  另一方面,在采访中,一些投行人士对如今券商争相发力北交所业务的现象持保留态度。某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现在肯定大家都往北交所这个口子涌,但大家都去挤这个赛道,并不一定是啥好事。”

  而在某资深投行人士看来,近期不少券商追逐北交所赛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形势所迫,“沪深IPO限流了,(券商投行)这么多人力闲置哪行,必须要大力推动去北交所上市。不过券商推动去做的事情,更多情况下,是有利于券商利益的事情,未必是有利于公司,也未必有利于市场。”

  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持续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今年北交所IPO比沪深交易所要乐观,不少中介机构也在提出将积极发展北交所业务,然而在近一年时间内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却不增反降。

  据统计,在近一年时间内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仍然在持续减少,其中基础层企业数量的降幅更为明显,从去年9月末的4930家降至最新的4391家。事实上,自2017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见顶以来,此后的数年间挂牌企业数量就一直在持续减少。

  对此现象,崔彦军向记者表示,基础层挂牌企业数量持续减少,是因为有很多企业在看到精选层和北交所历次改革,自身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还要承担挂牌公司的直接成本和隐性规范费用,从而选择从新三板摘牌。实际上,近年来新挂牌公司的质地是在逐渐提升的,这可以从新挂牌公司的规模、所在行业、创新性、专精特新的比例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有不少观点认为,尽管北交所目前时值政策红利期,但高质量发展仍将是北交所遵循的路径。

  另外,从制度包容性而言,北交所也给券商投行业务和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上市公司子公司拆分上市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相比沪深交易所,北交所对于分拆上市预留了政策窗口。

  刘子沐向记者表示,北交所豁免分拆上市的政策要求。对于不满足沪深市场分拆要求的子公司转而选择北交所,是唯一可以公开募集资金的战略选择。不过,他也认为,这种豁免并没有明文规定,可能只是短期促进和建设北交所的政策空窗期。市场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豁免不是100%的,北方导航旗下的中兵通信在去年冲刺北交所时曾被否。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