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小米汽车出现 是其他消费电子企业成功“跨界”的契机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294

1月4日消息,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汽车SU7亮相发布会,在核心技术、车型设计及产品力方面多维度证明了小米汽车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后续有望借助小米在生态、供应链、用户等渠道层面积累优势,构建并巩固护城河。我们认为小米汽车的出现,不仅仅是从销量层面对于供应链的拉动,供应链层面也有望出现新晋Tier0.5供应商,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企业成功“跨界”的契机。

  全文如下

小米汽车|变革已至,跨界生长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汽车SU7亮相发布会,在核心技术、车型设计及产品力方面多维度证明了小米汽车在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后续有望借助小米在生态、供应链、用户等渠道层面积累优势,构建并巩固护城河。我们认为小米汽车的出现,不仅仅是从销量层面对于供应链的拉动,供应链层面也有望出现新晋Tier0.5供应商,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企业成功“跨界”的契机。

▍小米汽车沉淀多年,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破局者。

小米汽车不仅仅是自从2021年官宣后的突击式铺垫,而是过去十年公司在汽车行业的积累,雷军自2013年两度拜访马斯克并购买特斯拉汽车,此后小米集团在智能汽车领域持续通过投融资优化自身的能力圈。从核心人员来看,小米汽车均来自于手机业务的元老以及外聘的汽车专家,其中设计团队拥有十年以上的汽车设计经验,由此打造的SU7具备黄金比例的轮轴比、轮高比以及宽高比,并实现了目前全球量产轿车中最低风阻系数Cd 0.195。我们认为SU7有望成为小米汽车“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节点,而HyperOS背后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潜在客户群体以及小米在手机领域积累的极致效率也将成为小米汽车供应链升级迭代的基石。

SU7配置锋芒已现,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自研是小米汽车的根基,也是小米汽车将自身大量AI能力复用到汽车的答卷,从12月28日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上我们能看到几大核心零部件的突破:

1)电驱:小米超级电机V8S最高转速27200rpm,并实现全球领先的电机功率密度10.14kW/kg,高于Tesla Model S Plaid的6.22kW/kg和Porsche Taycan Turbo的5.29kW/kg,性能突破主要来源于材料、结构、散热的全面自研,公司预计2025年装车;

2)电池:小米自研了全新超级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高压电池包采用自研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有效降低了汽车的竖向高度,并在散热、隔热、热管理等方面均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平;

3)一体化压铸:小米汽车在材料端自研兼顾强度、韧性和稳定性的大压铸材料小米泰坦合金,一次性定制三套压铸机,大压铸AB组及一套传统冲压方案;

4)智能化:智能驾驶方面公司采用了行业领先的BEV + Transformer+占用网络作为底层算法,整车搭载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座舱方面SU7搭载16.1英寸3K超清中控屏,超大56英寸HUD等,并且能与手机端实现拓展互联。小米汽车在官宣造车1000天后便实现了电驱、电池、压铸及智能化领域的关键突破,并且在车型设计及性能方面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体现了小米强大的研发效率以及手机端Know-how的复用能力。

销量拉动是明牌,有望出现新晋Tier0.5以及消费电子公司跨界契机。

我们预计小米SU7在2024年3月会正式发布,于2024Q2正式交付,我们预计全年销量6-8万台,2025年增长空间更为明确。根据各公司公告、工信部车型目录、各个供应链公司在全景网投资者交流平台的回复,拓普集团、银轮股份、宁德时代、汇川技术等都已成为小米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小米汽车零部件赛道雏形已现,SU7以及后续小米车型销量有机会超预期对零部件的拉动是我们关注的第一层显性逻辑。而小米集团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的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全链条路线,由此带来供应商深度赋能的机遇。回顾特斯拉中国供应链,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在特斯拉(从model 3Y到机器人)中扮演的核心角色令公司的规模和业绩得到了明确的扩张,小米汽车供应链或将出现新晋Tier0.5机会。此外,小米在车规级的成功突破,也由此带来了消费电子侧的潜在跨界契机,此前在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消费电子标的有望迎来供应链端的变革,真正实现“从手机到车”。

风险因素:

科技巨头&传统整车厂加速进军智能汽车赛道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整车终端产品降价导致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难以招募风险;监管趋严导致自动驾驶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车载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小米汽车后续新车型、新功能推出进度或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投资策略:

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在其技术发布会官宣的首款SU7车型,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层面跻身行业第一梯队,此外SU7的设计及性能方面可圈可点,有望拉动SU7销量预期提升及供应链端的投资机会。小米集团作为消费电子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进入汽车行业后的成功案例实践对销量层面的拉动是第一层的显性逻辑,此外行业或将出现类似于特斯拉供应链的新晋Tier0.5供应商,以及助力小米手机供应链在汽车领域的成功跨界,是我们更关注的深层逻辑。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