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中国证监会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方式,回应了加强“两融”融券业务的监管安排。发言人称,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了三方面措施,包括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
业内专家表示,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限制融券最主要的券源,同时强调“逐步”了结,预计仍将以维持市场平稳运作为前提,有效抑制融券机制。同时,首次提出严禁融券变相T+0,体现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理念,监管重心仍放在严打违法违规活动、约束不当套利行为,以及提升市场公平性上。
同日,多家基金公司迅速响应,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截至发稿,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等头部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严格落实证监会关于融券业务的相关要求,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
首次提出严禁融券变相T+0
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记者获悉,本次出台融券业务主要体现三个导向:一是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予以回应;三是首次提出严禁融券变相T+0,体现了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理念。
业内专家认为,结合市场情况,从去年10月起,证监会陆续采取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完善“限售股不得融券”规定、降低转融券效率、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等措施,本次是加强融券业务监管的又一重要举措。从相关安排来看,进一步提高了融券的难度,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可以减轻市场抛压;并强调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强调了监管“长牙带刺”。
从具体举措来看,业内专家分析,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直接限制了融券最主要的券源,但同时强调了“存量逐步了结”,既对存量安排提出了要求,又提出了“逐步”解决,预计在维持市场平稳运作的前提下,融券规模将平稳有序下降。
专家进一步解释称,融券变相T+0行为利用了借入证券可以当天卖出的特点,与买入行为结合,通过高抛低吸,获得股价日内波动收益。目前限制了该行为,有利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公平交易权利。
对市场整体影响有限
据了解,两融制度是成熟资本市场常见的基础性交易制度,其为市场多空双方提供了交易工具,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我国2010年引入融资融券机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融券业务发展至今,相关制度不断优化,但规模仍相对较小。截至2024年2月2日,A股融券余额为63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0.11%。
专家认为,一方面,在目前市场相对波动的情况下,进一步规范融券行为,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融券规模总量不大,相比于A股市场整体的交易量,当前融券交易对A股市场走势产生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据了解,目前,交易所对于融券卖出交易设有严格的报价规则要求。沪深北交易所均明确规定“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新成交价”,并在交易环节对投资者融券卖出申报价格进行前端监控。
约束不当套利行为
此前,证监会已两次出手规范融券行为,从严监管。多位专家认为,从一系列融券监管举措来看,核心是为了严打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打击变相T+0交易,约束不当套利行为,提升市场公平性。
今年1月28日,证监会表示将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沪深交易所同步决定,暂停战略投资者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出借获配股票。证监会提及,此次优化融券机制,主要体现的监管意图之一是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
自上述安排发布后,不少券商修订业务合同、调整交易规则,进一步加强业务管理,防范两融业务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完善两融业务交易规则,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
去年10月,为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表示,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出借端,为突出上市公司高管专注主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自证监会收紧战投出借以来,截至1月底,战投出借余额降幅近四成。其中科创板战投出借余量从1.97亿股下降至1.27亿股,创业板战投出借余量从2142万股下降至492万股,对应两板块融券余额从223亿元和112亿元分别下降至153亿元和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