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春节假期过后,龙年市场会如何演绎?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有哪些关注点?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五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为投资者把脉龙年市场走向,他们是: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申万宏源总量研究部联席总监、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国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开。
节后市场有望迎来
一系列结构性机会
中国基金报:如何总结2024年开年后这一个多月的市场行情?龙年春节后会如何表现?
傅静涛:2024年开年,市场并未延续2023年最后两个交易日的反弹,转而走向回调,在中期基本面展望不佳的背景下,资金面压力逐步放大。
在市场回调过程中,虽然性价比已经调整到位,但仍存在局部持仓过于集中的压力,特别是相对收益机构的高仓位被其他投资者深度博弈。风格演绎极高程度波动,反过来加剧了资金面压力。
2月6日以来,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政策加码,更直接地表达了控制风险的决心,维稳资金力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持。而且,资金关注的风格也更加均衡,“成长+中盘”风格的反弹有利于资金面问题的加速缓解。有效化解资金面问题成为修复风险偏好的契机,短期超跌反弹顺理成章。
陈果:开年以来的行情主要是市场延续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微观资金面遭遇被动抛售压力。同时,市场预期1月降息未兑现、美联储3月降息也未兑现。在一连串政策“大礼包”支持下,市场逐渐企稳,在快速反弹修复后,节后市场有望迎来一系列结构性机会。
秦培景:整体来看,龙年将有三大驱动力量提振市场信心。首先,国内经济活力再现、A股盈利周期稳步回升是信心重聚的基础。预计今年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需求复苏、价格改善有望推动全部A股(中证800口径)的盈利增速由2023年的1%修复至6%。
其次,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是信心重聚的有利催化。美联储首次降息时点或在年中前后,美元周期转换有利于打开国内货币政策空间。
最后,资本市场政策稳定流动性预期,以引入长期资金为代表的投资端改革是信心重聚的制度保障。
此外,四类投资者行为变化带来增量资金,长期配置型资金是主力。主动公募调仓将增配低估值复苏板块,ETF承接增量资金入市;主观多头私募加仓空间较大,量化私募监管持续优化;交易型外资边际转向积极,配置型外资仍在等待入场时机;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稳步入场将成为压舱石。
杨超:2023年以来,经济基本面有待提振,房地产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及新旧动能转换、内需不振也影响了市场情绪及投资者信心,加之政策传导存在滞后性,导致A股市场上升乏力。
虽然短期市场处于筑底阶段,但估值较低叠加政策与春节等积极因素的逐步积累,预计节后市场上行空间较大,市场情绪有望逐步修复。
王开:股市持续震荡。从外部来看,海外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加剧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升温,外资的流入节奏放缓。从内部来看,A股市场经过近三年的震荡行情,投资者的信心受到影响,市场情绪偏谨慎,修复需要时间。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呈现出阶段性走弱的趋势。
在市场承压期间,高股息和中特估板块凭借较高的安全边际和强大的投资属性,成为应对市场风险的优选策略,走出独立行情。同时,总量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密集出台,对维持市场信心起到了助力效果。
对龙年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
预计表现为温和上涨
中国基金报:你对龙年A股市场的整体判断如何?后续市场将如何演绎?
陈果:我们对龙年A股持乐观态度。市场逐步认知到中国经济并无失速风险,政策也具备相当的弹性和灵活性。而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后,股票市场将因估值吸引力获得资金流入;而且龙年A股供给压力将大幅舒缓,供求关系显著改善。
王开:我们对龙年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预计表现为温和上涨。从内部视角看,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为资本市场和居民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望为实体和市场注入强心剂,推动风险情绪上修;从外部视角看,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全球经济有望受益于流动性宽松复苏,外资流出压力将有所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实体部门需求的修复节奏较为缓慢,对风险情绪的上行形成了一定牵制。因此,我们在看好A股市场的同时,对涨幅的预期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傅静涛:预计今年基本面的总体格局将是“需求侧没弹性,供给侧有压力”。第一,岁末年初中国经济具有韧性,但市场仍在观察其后续的持续性。房地产投资和中美库存周期对经济的支撑力都是前高后低。市场发酵经济乐观预期高度依赖于政策强刺激的兑现情况。第二,一些产业的供给压力仍普遍存在,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在三季度之前都会向上。新消费、科技消费品竞争加剧,市场总体仍是震荡格局,眼下筹码结构出清后的反弹仍然属于超跌反弹范畴。四季度,进入基本面预期向2025年切换的阶段,市场中枢可能会逐步抬升。
杨超:2024年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和库存周期有望开启,但在房地产去库存压力下,开启时间可能推迟,上行斜率或受限。经济大概率将延续向好态势,企业业绩迎来边际改善,加之市场估值整体较低,为A股向上提供支撑。A股震荡上行概率较大,随着海外货币政策转向,下半年上行动能或更为明显。
目前,市场避险情绪较浓,叠加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政策催化,大盘、价值风格有望继续占优。2023年年报业绩逐步披露,预喜率近半,负面影响大幅减弱,市场基本面趋于稳定,成交量有望持续增加。临近3月,全国两会政策预期升温,资金着手新的布局,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改善。
政策力度和经济复苏情况
是重要变量
中国基金报:2024年,有哪些影响A股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
杨超:海外因素主要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及地缘因素。目前通胀已逐步回落,但仍存在一定的粘性,降息时点不确定;地缘因素则将对大宗商品价格、贸易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国内方面,经济表现是影响A股市场走势的关键变量之一。2024年国内经济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不断显现,我国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带动A股市场上行。但仍需关注地产去库存方面的压力。
另外,相关政策的出台也将显著影响A股市场。自从中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多项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后续政策逐步落地,有望成为A股市场较大的助推力量。
傅静涛:对后续经济与政策组合的展望仍是最关键的变量,包括国内经济能否持续有效复苏、国内政策效果的评估、美联储加息尾声的展望、美国经济衰退的线索等。除此之外,国内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海内外科技产业趋势的进展、全球大选年的验证也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王开:美联储释放的降息预期有助于缓解外资流出的压力,在全球流动性压力得到改善的前景下,分母端的修复有望对科技板块构成结构利好,进而提升有业绩支撑成长板块的市场吸引力。
同时,2024年是全球的大选年,占全球GDP近60%比例的地区都将在今年举行选举,其中蕴含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全球未来格局的重塑,可能导致市场风险情绪面临一定压力,加剧股市的短期波动。
陈果: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有利于A股估值,虽然降息时点略晚于市场乐观预期,但随着时间推移,A股的流动性环境会不断改善。
秦培景:资本市场改革预计将从“融资端”为主转向更重视投资者体验的“投资端”改革新阶段,《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渐行渐近。主要看点之一是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包括优化会计处理,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扩大养老第二、三支柱覆盖面等;看点之二是继续推动公募基金结构优化,重点发展ETF等被动产品,帮助财富管理行业度过休整期。
此外,经济改革方面,党的三中全会往往扮演着新一轮改革冲锋号的角色,可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新时代改革蓝图。
科创成长机会较多
中国基金报:2024年开年以来,市场风格切换较快,哪类风格和板块表现会更好?
秦培景:市场在各种环境下依然会寻找基本面和产业催化的方向,在产业创新、需求转暖两个方面挖掘成长主线:科技板块包括AI产业浪潮(算力,应用,大模型等)、半导体自主可控(AI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等)、终端消费转暖(安卓链复苏、数据要素、运营商);医药板块重点关注创新和出海品种。
此外,全国两会前后是布局白马龙头的重要时间窗口。2021年初以来,传统价值投资的高ROE策略和成长性定价的GARP策略估值承压,已持续调整近3年的时间。在此背景下,以全国两会为契机,或将出现投资者预期的快速扭转,推动消费、新能源、互联网等白马品种估值修复。
下半年,随着经济运行回归常态,中美利率水平降低,可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应的科技自主可控、高端制造等方向。
傅静涛:结构选择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其一,在中期需求、供给、出海、科技创新的投资机会均不易扩散的背景下,高股息将中期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环境。其中,稳态高股息领域或最为受益,其稳定分红预期不太会受到基本面周期波动的影响,典型行业包括电力、煤炭、铁路公路、运营商等;消费品中也存在容易被忽视的稳态高股息股,包括纺织服饰、食品加工、饮料乳品等。
其二,2024年利率环境改善,成长局部或将存在结构性机会。关注AI应用(华为昇腾,AIPC产业链)、半导体(台积电业绩支持消费电子景气拐点,国内半导体制程最终也会受益)、华为操作系统、机器人、国防军工等(航空主机厂)方面的机会。
陈果:总体来看,结合盈利估值性价比、增量资金流入方向和市场风险偏好角度分析,今年大盘价值股将比较占优,优质国央企重估和资源股值得关注。在成长赛道中,可穿戴设备、机器人及AI应用的进展值得跟踪关注。
首先,主题风格方面,大小盘的博弈,小盘相对占优;增量资金加速入场时,大盘占优可能性更大。一旦进入反弹通道,小盘股力度或更大。下半年美国货币政策或迎来拐点,大盘股局部占优可能性逐渐增大。成长与价值的博弈,上半年成长价值风格或相对均衡,随着海外货币政策转向,下半年成长股占优可能性逐步上升。
其次,结构配置方面,重点关注和优选央国企改革主题、国产替代科技创新和绩优大消费细分领域三大主线。其中,国产替代科技创新主要关注半导体(半导体设备)、通信服务(运营商)、游戏、影视院线等板块。绩优消费细分领域重点关注食品饮料(白酒)、医药生物(中药)、旅游、交运等。此外还可以关注安全领域,包括粮食安全、信息安全(数字经济)、国防军工等。
王开:首先,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趋势,以TMT、先进制造业、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窗口期。其次,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技术上占据比较优势并且能够突破海外贸易制裁和技术封锁的产业,如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中的纳米材料与制造、涂层,人工智能、计算和通信领域中的先进的射频通信,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动力用氢和氨、超级电容器和蓄电池,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领域的合成生物学,传感、定时和导航领域的光电子传感器,国防、太空、机器人和运输领域的光电子传感器,都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预计加码逆周期调节
中国基金报: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有哪些期待,对政策面有哪些预测?
傅静涛: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看点: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如地产、化债等,给地方带来明显压力,今年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将会回落,全国两会关注中央财政如何积极发力对冲潜在下行风险;二、央行强调“中美货币政策差异趋于收敛”,为后续进一步宽松提供了线索,全国两会关注2024年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展开;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全国两会关注如何具体落实;四、“改革”“开放”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任务标题,主动对外开放的步伐已经展开,全国两会关注监管对改革开放的强调及相关政策布局。
2024年,政策面发力将更为积极,管理层对于全年经济潜在压力的认知较为清晰;强调“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政策发力值得期待。
陈果:考虑到基数效应,今年经济要实现理想增速难度显著高于去年。期待全国两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调上,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力度基调,确保完成今年的增长目标。在防风险方面,强化对地产“保交付”的推进,强化对优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的支持,确保房地产领域风险可控。
秦培景:2024年,政策层需要面对经济短期企稳与长期转型的决策平衡,逆周期调节力度预计将会加码,新时代的改革蓝图终将展开。
一方面,预计政策将因时而动,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继续发力,确保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另一方面,政策将谋划长远,改革转型的紧迫性愈发凸显,需要谋新局、开新篇。
杨超: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投资者对于政策加码的预期逐步增强。预计2024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以5%为基准。全国两会预计仍将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政策的主要抓手。多地明确提及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基建、旧城改造及保障住房是主要发力点。
王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愈发重要,全国两会对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部署值得期待。
在产业政策方面,“先立后破”,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在货币政策方面,“稳中求进”,有望保持宽松态势,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将精准施策。
关注潜在风险因素
中国基金报:市场有哪些潜在风险点?在投资中应如何规避?
王开:首先,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升级,以及今年全球大选潮可能引发的逆全球化浪潮,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性以及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次,主题投资主导的行业轮动正在加速,板块波动也在加剧。在当前的转型发展阶段,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结构性主题行情,这使得部分板块的波动更加剧烈,进而增加了投资的复杂性和难度。
最后,海外库存周期的修复节奏前景并不明朗。由于海外补库存带来的外需拉动可能有所延后,加上逆全球化风险的持续存在,外需对国内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可能会面临海外经济复苏波折、海外地缘问题等诸多影响。
在应对方面,一是要进行全球投资,选取安全资产,分散组合风险;二是合理安排股债配比,适当提高组合中与股债等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资产的配置权重;三是延续“杠铃”策略,以低估值、景气度良好、高分红的类别作为底仓,同时聚焦成长性主题增厚收益。
傅静涛:2024年潜在的风险包括:国际地缘政治因素扰动风险偏好;美债收益率维持高位的时间过长,回落的速度和幅度不及预期;日本货币政策转向,影响全球流动性。
在应对措施上,我们建议:一是关注重要宏观事件的进展,包括美国就业和通胀数据验证、美国大选、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议息会议等;二是持续关注市场资金情况,谨防流动性风险,对股票仓位加强监控和管理。
陈果:房地产行业调整带来的风险依然值得关注;警惕海外经济下行与股市的调整、美国大选的影响。在投资中更多关注盈利波动受地产和海外影响较小且估值合理的方向。
秦培景:可能的风险点包括:国内地产领域的风险化解不及预期;海外方面,“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等地缘问题进一步升级。
杨超:海外方面,地缘因素可能对资本市场产生扰动,或将推高全球通胀预期;美国大选存在不确定性,应持续关注美国大选对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市场避险情绪可能升温;还有全球经济下行的风险。
国内方面,今年国内经济预计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内需逐步修复,叠加出口见底回升,经济有望延续向好态势,需关注地产高频数据对于内需的影响;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存在压力,实体经济活跃度有待提振;三是信用债潜在违约风险。
整体而言,在投资中,应合理进行战略配置,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坚持基本面分析,注重风险控制和对冲,更好地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