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市场预期!央行上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305

金融监管部门再出手,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稳定市场预期。

10月25日9时,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盘前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此举意味着境内企业可以更好地从境外融资。

上述政策发布后,在中间价大幅走低的带动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10月25日开盘跌破7.30关口,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消息出炉后一度拉升超百点,不过随后涨幅回吐,截至发稿,跌至7.34一线。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是为便利境内企业借用境外资金,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制定的一项融资便利化政策。企业可根据自身净资产情况借用境外资金,外币资金也可以兑换为人民币使用,为中资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新渠道。这一政策2015年在上海自贸区落地,随后逐步复制推广到全国。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此次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可以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鼓励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目前,我国外债规模和结构合理,外债风险总体可控,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在便利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同时,也有助于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境内美元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调节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被视为央行可用于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在本次调整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前,面对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央行已经在9月先后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上一次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要追溯到2020年3月,当时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即将破“7”的背景下,央行、外汇局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通过放宽金融机构及企业跨境融上限,增加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流动性。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央行和外汇局先后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

对于时隔两年半再度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央行和外汇局表示,是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进入2022年,自2017年起一直保持季度增长的中国的外债余额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降。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2年6月末中国全口径外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全口径(含本外币)外债余额为26360亿美元,较2022年3月末下降742亿美元,降幅3%。外汇局表示,汇率折算因素对外债余额下降的贡献度约为90%。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