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先分红后补血 绿联科技提交注册申请的底气在哪里?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194

去年四季度以来,一批“先分红后补血”的IPO公司遭到市场的抵制,多家存在“先分红后补血”做法的IPO公司主动撤回了IPO申请,交易所也相应终止了对这些公司的审核。为此,存在“先分红后补血”的IPO公司基本进入静默状态。

不过,这种静默状态于近日被打破。2月26日,绿联科技向证监会提交了其IPO的注册申请。该公司于2023年1月6日在深交所召开的2023年第1次审议会议上成功过会,其IPO成功获得了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议结果。而从成功过会到提交IPO注册申请,绿联科技等待了416天。实际上,2023年创业板IPO企业从过会到提交注册平均用时125天。可见,绿联科技等待提交IPO注册申请耗用了更多的时间。

绿联科技之所以耗费更多的时间用来等待,很大程度上与该公司存在“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有关。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行情总体低迷,IPO乱象受到市场的指责,这其中就包括IPO公司“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也正因为“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受到市场指责的缘故,因此多家存在“先分红后补血”做法的IPO公司纷纷撤回IPO申请。

当然,也有公司选择保持静默,绿联科技当时就是选择保持静默的公司。根据该公司提交的IPO申请文件,该公司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150371.29万元,其中,55120.36万元将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041.79万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09.13万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见,在该公司的募资投向中,有4.5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

这就触碰到了市场的敏感神经。虽然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政策允许的,但绿联科技补充流动资金的做法之所以让市场敏感,是因为该公司在IPO之前进行了高比例的现金分红,也就是说该公司存在“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总计向股东发放了约4亿元的现金分红,分别为0.59亿元、1.2亿元、1.7亿元和0.5亿元的分红款。其分红占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2%、55.55%、39.36%、46.05%。在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公司如此高比例分红显然并不合适。

“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受到市场的非议是很正常的。首先这是大股东等原始股东只顾自身利益而不顾及公司发展大局的表现。如果顾及公司发展大局的话,大股东是不该如此索取公司的现金分红的。其次这种做法是大股东等原始股东自身规避公司发展风险的一种表现,将能拿到手的利益都率先装进自己的口袋。特别是考虑得IPO上市,这种做法可以最大程度上将风险转嫁给社会公众投资者,而原始股东尽可能低地承担公司发展风险甚至是不承担公司发展的风险。

此外,“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就是公司与大股东将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将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当成了冤大头与买单人。所以这种做法也是对社会公众投资者的一种算计。作为一家企业与企业的大股东来说,还没有上市就如此算计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等到上市之后,还不变本加厉?因此这样的公司是不应该上市的。这样的IPO公司就应该遭到市场的抵制!

绿联科技显然也就是这样的公司。实际上,该公司IPO前进行这种大比例的分红完全没有必要。这一点可以从大股东所得现金分红的用途中得到见证。在公司的4亿分红中,董事长张清森从分红中共获得了税后18,298.67万元,而这笔巨资中的11,924.24万元被投入到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另外2,500.00万元则购买了保险产品,甚至有2,415.00万元用于借给副董事长陈俊灵购置房产,另有1,000.00万元偿还了购房借款,剩余部分则分散用于亲友购房周转及日常消费等非主营业务活动。

而副董事长陈俊灵同样从分红中获益颇丰,收到税后分红金额为7,136.28万元,其中5,242.82万元同样进入了银行理财及私募基金产品的怀抱,1,673.86万元则用在了购房相关支出上,其余资金则流向了房产装修和个人及亲友的购房周转等方面。可见巨额分红并没有用于公司的再发展,而是将大部分资金用于金融产品的投资上了。可以说,公司原始股东及主要负责人,为了满足个人投资金融产品的需要,而不顾全公司发展大局,或因此来损害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也正因如此,绿联科技此番提交IPO注册申请可谓勇气可嘉,真正是梁静茹给的“勇气”。不可否认,该公司的业绩目前还处于增长状态,如202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25.09%、21.34%,但这显然不能成为该公司提交IPO注册申请的底气。绿联科技提交IPO注册申请,其“先分红后补血”的做法必须得到正视。特别是在当前管理层倡导“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的情况下,A股市场不需要那种算计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