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建议关注光伏设备头部企业出海机会

频道:最新资讯 日期: 浏览:74

华泰证券认为,经过十余年发展,据CPIA,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全球占比55.6%;22年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88%/98%/91%/91%,中国光伏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已超90%。2011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多次受到海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中国企业转战东南亚等地区建设光伏产能带动相关设备出口;2019年以来,随着欧美印等本土保护政策,海外光伏本土产能建设需求进一步打开设备出海空间。“全球造”背景下,建议关注光伏设备头部企业出海机会。

  全文如下

华泰 | 机械:全球造趋势下的光伏设备出海新机遇

光伏行业从“中国造”到“全球造”,中国光伏设备企业迎来出海新机遇

2010年之前,中国光伏产业表现出“三头在外”特征,即原料进口、核心技术和设备依赖国外、终端市场在国外。经过十余年发展,据CPIA,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全球占比55.6%;22年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88%/98%/91%/91%,中国光伏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已超90%。2011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多次受到海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中国企业转战东南亚等地区建设光伏产能带动相关设备出口;2019年以来,随着欧美印等本土保护政策,海外光伏本土产能建设需求进一步打开设备出海空间。“全球造”背景下,建议关注光伏设备头部企业出海机会。

核心观点

第一次出海(2011-2018)欧美“双反”推动光伏设备“借船出海”东南亚

2011-2014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并落地限制;2017-2018年美国、印度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201和301调查以及“双反”调查。中国直接出口欧美印等地光伏产品下降。为规避“双反”,隆基、晶科等光伏企业开始布局东南亚产能。2018年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占东南亚地区光伏产能比例分别为48.4%、58.1%和53.2%。2014-2018年,东南亚组件产能也从4GW提升至14.8GW,在全球组件产量占比从7.7%提升至12.7%。本阶段国内光伏设备企业基本完成国产替代,并配合下游客户实现自身设备“借船出海”东南亚等地区。

第二次出海(2019至今)欧美印自建产能,光伏设备企业直面海外客户

2019-2020年印度发布《光伏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ALMM)》和《生产相关激励计划(PLI)》,2022年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IRA)》,2023年欧洲发布《净零工业法案》。相关法案意在建设欧美印本土光伏供应链,其中美国对本土产能提供了高额补贴,并于2024年6月拟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光伏产能重启“双反”。中国光伏企业未来或将产能建设到中东或欧美本土。由于中国光伏设备领先全球,海外各国贸易限制政策对光伏设备基本处于豁免状态。以印度为例,截至2023年,印度超80%的光伏设备从中国进口。设备公司除了面对新地区的新增需求,还将面对纯海外客户新机遇。

海外自建产能规划指引较高,美国IRA补贴或加速本土产能建设

据Mercom India预测,2026年印度本土光伏组件产能有望达150GW,电池片产能有望达75GW。据欧盟《净零工业法案》,2030年欧盟要实现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30GW的制造能力目标。但海外光伏生产成本高于中国,以组件为例,据IEA,2022年中国/东南亚/印度/美国/欧洲等地生产PERC组件所需成本为0.24/0.25/0.26/0.29/0.34美元/W。美国IRA法案通过对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分别给予3美元/kg、12美元/平方米、4美分/W、7美分/W的补贴,增强本土产能建设吸引力。

投资建议:中国光伏设备出海空间广阔,关注龙头企业海外份额提升

根据我们测算,2024-2026年,美国/欧盟/印度等地区本土建设光伏产能对应设备需求约为114/53/138亿元,合计市场规模为304亿元,其中硅片/电池/组件设备需求分别为81/134/49亿元。假设85%需求源于国内设备公司,则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分别释放69/113/42亿元订单空间。考虑品牌、技术、售后服务等能力的优势,企业海外扩产时对本土龙头设备企业偏好度更高。

风险提示:欧美等国对光伏等新能源政策超预期变化风险,光伏主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

相关文章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